女朋友.男朋友 GF.BF
『我們大家…像以前那樣在一起不是很好嘛?』
王心仁的無奈訴說,有如我對這部電影的註解一樣。
電影橫跨多的年代,講述著不同內容的故事,
從一開始純真的學生時光,描述戒嚴時代的白色恐怖,
制式的學生制服,操著台語,玩耍玩樂,衝撞學校裡的教官,
看起來就是那麼的歡樂有趣,小小的自由種子就在學生的心理發芽,
《二十世紀少年》裡,賢知於播音室放著搖滾樂,只是當下的世界並沒有因為搖滾而改變。
然而在《刺激1995》裡,衝著被關禁閉也要放莫札特的安迪,
雖然監獄裡沒人懂那是什麼東西,但那首曲子卻都在每個人的腦裡餘音繞樑。
我不得不承認,前半段真的是看起來最歡樂的一段。
因為接下來的社會體制的改變,威權政府的改革,整個話題看起來嚴肅,
劇本的力道感覺野心強大,在這樣的時空變化下,都讓人不禁期待猜測起結尾的感觸。
『我們從來沒有這樣的機會,搭上就翻身了』
第二段的學生運動,很自然的承襲一開始於學校的跳舞造反,
沒錯,睡一覺起來台灣就不一樣了。
只是此段的時空以及故事背景,堆於三人主角間的催化作用到底到達什麼地步,
只看的出阿仁的投入,良阿的溫順不理會,美寶更不是這種為理想而衝撞的人,
影片呈現,很有心的把畫面呈現的浩大,可以說是讓大眾回憶起過往的跟制度衝撞的種種,
可是整整一大段,只是要讓觀眾了解阿仁為心中自由的付出,以及盤絲洞裡的出軌行為,
都讓人不禁懷疑,台灣是不一樣了,但你們三位呢,
三人感情間的反反覆覆,因為台灣的不一樣,又有什麼變化呢?
所謂的搭上就翻身,反而讓人不得不從另一面解讀,
還真的是搭上院長女兒,平步青雲的進入政壇,走入另外的世界。
所謂的自由呢?造反呢?也許世界變得跟以前不同了,
但過去衝撞體制的阿仁,跟現今只能受限於政治下,龜縮於岳父的威權下,
當最後要毅然決然的離開這個世界時,還被家庭給綁死著,
對著電話的另一頭講述小木偶與大鯨魚。這兩者的對比真是太大。
諷刺的很令人玩味,到底是現實的壓力,還是長大後人都會改變,
只是利用三段故事,卻只能這樣利用於阿仁身上,不免讓人感到可惜。
鳳小岳的光芒感覺被大家遺忘,片中大家更推崇的是張孝全,
但我看的當下真的感受不太深,共鳴與否本來就很難說,
雖然最後於超市推著手推車內心獨白,的確把良阿這角色,
從電影開始的苦悶處,藉由緩和的言語頻率宣洩了出來。
內斂的外觀,其實內心卻比誰都還要火熱。
只是當良阿面對便衣警察露出真本性的那幕,前一刻的媚眼跟下一個畫面的求饒。
象徵威權體制的警察,以及不能見光的同性性愛,兩者的矛盾於此時顯露,
但,沒什麼鋪陳的突如其來,真是讓觀眾都不由得驚呼一下。突兀了點,是吧。
也許影片更強調的是三人感情的反覆,不管是你愛我,還是我愛他,
我得承認,乍看的初次,真的有些許的畫面令人會意不過來,
反正當下你會想著,也許下個畫面,或是影片最後會做些解釋,
但當你看完電影,聽著主體曲卻發現故事結束,但好像有些點沒有說明白。
讓我想起第一次看《藍色大門》,讓我認識了桂綸鎂,
跟劇中角色一樣都是高二的蒙懂時期,看的讓人心情好青春的想再街道上騎著單車追逐,
但有些沒有過多聲音的畫面放空,單純的情緒心思表達鏡頭,
我得說當下的那個我,真的有些都看不太明白,好想大概知道,卻又不是真的完全可以感受,
那個也許就是所謂的,你長大就會明白的道理吧。
當心思成長到某個階段,當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某些事物,人多少都會改變的吧。
還不能夠體會,也許是因為還沒觸碰過那畫面背後的情感。
走過那段高中歲月,走過青春時光,再看一次《藍色大門》的我,感受必然跟過去不同。
對於《女朋友.男朋友》的某些畫面,至少我還是抱著保留的態度,
也許,某一天候的下午時光,當我於電視轉台不經意的看到此片時,
那股心境也會跟現在當下,稍有不同也不一定。
就有如片中的全白信紙,學生年少的良阿,是莞而一笑的帶過,
而當大家成長之後,台灣已經不一樣的時候,三人已經分分離離一段之後,
再回想起過往的那張白信紙的良阿,竟然卻又是抽搐的痛哭,
我想,就是那股感覺吧。
看完才想起,此片還有張書豪的參與,
想起他在《危險心靈》裡的沈韋,跟此片的許神龍,我只能說你真是太搶戲了。
還有桂綸鎂,10年過去了,沒想到還可以繼續演高中生。
雖然此片中的他觸不太到我,但橫跨三個時空的背景,其心境轉折的詮釋,
以及跟過往角色的差異形象,都是很難得的挑戰。
最後得到金馬獎影后,著實讓人意外了下,但依然恭喜。
由電影出道,堅持在台灣電影的發展,最後的高峰於此處,。
孟克柔,張士豪。一個金馬,一個金鐘。都是令人開心的,讓人不由得欣慰。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