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2日 星期四

凱文怎麼了.懷孕婦女請勿觀賞


凱文怎麼了 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

我還滿意外我竟然有意志力把整部電影撐完,

這要說的不是此片無聊或是無趣,而實在觀看此片就是一種煎熬

類似的壓迫感,近期的就屬黑天鵝吧,只是這物次的題材更為沈重。

其實說穿了,就是個死小孩的故事。

但是導演表現的讓他整個電影都有著不舒服的神經壓迫著,

告白裡的那種歡樂氛圍所造成的反差不同,

所以電影當中一度讓人有不想再繼續觀看的衝動,

直到最後的結局、CAST名單的出現,才算是真正的鬆一口氣。


主角當然是在蒂妲絲雲頓 Tilda Swinton 身上,

整個故事就是看著他被死小鬼從嬰孩時期就一直折磨,

可以說是從頭到尾都是著很抑鬱的表情,

我都試著讓自己不要太入戲,要不然真的會有想打那死小孩的衝動。

某些時段背景音樂合著幾乎跟畫面調性不搭嘎的鄉村老歌,

都有著一緩整個電影的沈重,但你我都知道這是反差,

配合著歌詞意境,反而更令人心情不愉悅跟沮喪,



而另一個重要角色凱文,從嬰孩時期就是哭哭哭個不停,

稍微長大了之後,又是非常的難教之要命,

做著各種會讓父母很難搞的行為,眼神跟言語又是那不屑跟排拒,

當你發現他其實什麼都知道,他其實腦袋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那個邪惡的眼神所透露出的惡魔樣貌,真的讓人很不舒服。



在對於孩童的教育上,東西方的差異也是很大,

若是類似行為,感覺我媽早就把我打到不知道到哪裡去,

可是在西方對於孩童教育的重視,所以幾乎是在對等的情況下,

甚至他是小孩,所以很多事情反而都是父母要付更多的責任,

我可以想像,如果片中母親真的狂巴他給他個震撼教育,

可能馬上會面臨跟老公的爭吵甚至離婚訴訟官司等等,類似的劇情可以參考孤兒怨


片中的凱文分為三個時期,小小凱文其實還好,

可能是找來的小演員雖然有點邪氣,但其實還是算可愛的,

會感覺就是難教了點,一種對於孩子的教育但卻完全都沒有回饋,那的確會有點無力。


接著到了小凱文的年紀,開始了有一些行動力之後,結合惡魔的思想,

開始一步步考驗母親到底是不是愛著自己,

賣弄著謊言跟心機,各種跟母親的不對盤,就是要讓你沒有一天有好日子過的態度,

這個階段的凱文也是讓我最火大的,也是片中份量最重的吧。

接著青年的凱文,眼睛裡透露的不是童年時期的頑皮搗蛋,而是似乎更有智慧式的,

都再再讓人猜不透他的下一步動作的表情,跟背後的用意。


導演的一些隱喻手法也讓人驚嘆,

當凱文在最後的事件,從體育館走出來時,面對家長群眾的圍繞,

但背景聲音傳出來的卻是巨星完成表演後,粉絲的群體歡呼聲跟尖叫聲,

以及在凱文準備射殺學生時,在體育館台上的鞠躬,彷彿就是要完成某件曠世巨作,

配著紅色跟藍色光暈的交錯,正是警察巡邏車上的警示燈閃爍,

當然要當成演唱會的舞台燈光效果,我想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另一個經典真的就是吃荔枝了。

面對自己妹妹的眼睛出事,父母親的希望凱文不要責備自己沒有盡好照顧妹妹的責任,

凱文竟然可以很快又若無其事的說,不會啊,表現他一點也沒內疚的樣貌,

邊說之餘還邊撥著荔枝皮,撥著撥著,就整顆放進嘴裡,

用牙齒咬著,接著噴汁。

媽呀,也表現的太露骨了吧。我發誓我以後真的不怎麼想吃荔枝了。真是看了就噁心。


整片其實沒什麼血腥,紅色畫面很多,但都跟血紅無關。

整片就在導演的節奏下述說故事的沈重,利用吵雜的聲音反差輕快的音樂,

以及在畫面的隱喻之下,所呈現的是各種心理的不舒服,

觀看這整場電影,真的就是一種心理折磨。

黑天鵝也是類似,但至少最後娜塔莉波曼 Natalie Portman有得到成就、獲得解放,

至於凱文怎麼了,我真的完全不會想再看第二遍。

雖然影片最後的是母子之間的擁抱,但這個代價實在太大,

似乎就為了要考驗母親,甚至想要讓母親親口說出放棄自己來得到自我的勝利,

只能說小屁孩就是小屁孩,這又何苦呢~


母親於教育階段中,本來就不可能完美無缺不會犯任何錯誤,

因為這一點而要被凱文受盡折磨,是在是太折騰人了。

而凱文的誕生就彷彿是這個世間的惡,所謂人性本惡真是完美形容於他。


最後整個事件後,母親還可以重新打理好屬於他的房間,

漆上原有的顏色,一樣的床單,書架上的那本羅賓漢,

母愛才是此片最神格般的偉大。



至於凱文,真的就是個死小孩,那種讓人看了就想讓人乎他一巴掌的那種。

就算那最後看似好像就快要哭哭於得到母愛的緊緊擁抱,

但誰又知到你隱埋於衣物下的臉龐又是什麼表情?





延伸閱讀:

黑天鵝.為了成就完美不朽









0 意見: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